——2025年金家岭街道"非遗进社区"系列活动纪实
2025年3月,御木工坊在金家岭街道多个社区开展"以木为媒,传递文化温度"系列活动,通过《养生桃木梳》、《太清宫垂花门》、《三通鲁班锁》、《中华木筷》、《党徽笔架》等特色课程,让传统木艺焕发新活力,为社区居民带来别样的文化体验。
匠心传承,非遗技艺走进百姓家
3月5日至26日,御木工坊先后走进鲁信长春、王家村、颐都、惠都、锦园、钟家沟、大埠东、午山等多个社区,开展传统木艺教学。
在《养生桃木梳》课程中,居民们学习选料、打磨、雕刻等工艺,亲手制作实用又富有文化韵味的桃木梳;"以前只在博物馆见过这些传统工艺,没想到能亲手体验。"鲁信长春社区居民张女士表示,"制作桃木梳不仅有趣,还能了解传统文化,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。"
《三通鲁班锁》课程则通过趣味拼装,让参与者领略古代工匠的智慧结晶。在《太清宫垂花门》的课程中,还原了古法工艺,让每一处雕花都诉说道家文化的深邃,每一根横梁都承载传统建筑的智慧" 。
老少皆宜,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
活动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参与。老年人在木艺制作中重温传统记忆,青少年则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对非遗文化的兴趣。惠都社区的《三通鲁班锁》课程尤其受到老年人的欢迎,通过拼装游戏学习传统榫卯结构,寓教于乐。
御木工坊负责人介绍:"我们特别设计了适合现代人学习的课程体系,既保留传统工艺精髓,又融入现代审美元素,让非遗技艺更贴近当代生活。"
社区联动,打造文化共享平台
此次活动得到金家岭街道大力支持,通过社区联动模式,为非遗传承搭建了良好平台。各社区积极组织居民参与,并提供活动场地等支持,形成了"政府搭台、企业唱戏、居民受益"的良性互动。
展望未来,持续推动非遗传承
御木工坊计划在金家岭街道建立长期合作机制,定期开展非遗课程,并培养社区传承人。同时,还将开发更多适合现代生活的文创产品,让传统工艺真正走进百姓日常生活。
"非遗传承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。"御木工坊负责人表示,"我们将继续深入社区,让更多人了解、喜爱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。"